汇聚英才 繁荣学术 聚焦国际 服务天府


  • 
  • 要闻
  • 国际交流
  • 海智计划
  • 科技期刊
  • 学会活动
  • 政策法规
  • 关于我们
    中心介绍 版权声明

学服律师在线

  1. 首页
  2. 学服律师在线

  四川省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为更好地服务省科协所属科技社团和主管科技期刊,特开通“学服律师在线”线上线下免费咨询服务,欢迎各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积极咨询。主要服务内容:劳动人事、合同文书、知识产权及日常运营管理中涉及的其他法律事务咨询等。
  本服务由四川范泽律师事务所提供,解答回复仅代表律师观点,不作为其他事项佐证材料。

法律咨询热线:13458510205
法律法规 更多>
  • 社会团体年度检查办法
    07/25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
    06/27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24修订)
    02/2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
    02/13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2024修订)
    01/03
  • 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社会工作部、民政部关于发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行为合规指南》的公告
    12/25
法律小贴士 更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决定(2023) 已于2024年9月5日起施行
    09/23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决定(2024) 已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08/06
  • 《四川省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2024年修订版已公布,将于2024年8月1日生效
    07/26
  • 《四川省社会组织名称管理办法》已经公布,并于2024年8月1日生效
    07/1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23修订)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最高院关于适用新公司法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同日生效
    07/05
  • 《社会组织名称管理办法》自2024年5月1日期施行,同日《基金会名称管理规定》、《民政部关于印发〈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废止
    04/22

法律问答


2023年12月29日 12:17

有学会提问,社会组织未依法与专职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的,社会组织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律师 于 2023年12月29日 14:17 回复:

社会组织与专职人员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一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期满后,社会组织与专职人员继续保持劳动关系,但未续签劳动合同,且社会组织无法举证证明是因劳动者原因未签订、续签劳动合同的,双方劳动关系存续一年内,社会组织需要按法律规定向劳动者支付未签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且双方劳动关系存续满一年后,视为双方订立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即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相关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查看更多 >>
2023年12月21日 11:59

有学会提问,如果公益慈善项目是公开募捐项目且没有签订书面捐赠协议的,社会组织可以变更资金用途吗?如果可以,应履行哪些程序?

律师 于 2023年12月21日 14:59 回复:

公益慈善项目是公开募捐项目且没有签订书面捐赠协议的,社会组织可以在履行完毕相关程序后变更资金用途,理由如下:

根据法律规定,赠与合同或捐赠协议并未规定必须是以书面方式作出。因此,以公开方式募捐而促成的捐赠行为,即便没有签署书面捐赠协议,捐赠行为依然是法律认可的捐赠方式,双方依然存在一个法律认可的有效的捐赠关系,该捐赠关系并不因未签订书面协议而无效或者不成立,社会组织应当按照协议履行义务。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55条“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的规定,按照募捐方案或者捐赠协议使用捐赠财产。慈善组织确需变更募捐方案规定的捐赠财产用途的,应当报民政部门备案;确需变更捐赠协议约定的捐赠财产用途的,应当征得捐赠人同意”的规定可知,公益慈善项目是公开募捐项目且没有签订书面捐赠协议的,社会组织可以变更资金用途,只是在变更资金用途前,社会组织需履行相应的程序。根据《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第19条规定,慈善组织应当加强对募得捐赠财产的管理,依据法律法规、章程规定和募捐方案使用捐赠财产。确需变更募捐方案规定的捐赠财产用途的,应当召开理事会进行审议,报其登记的民政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开。由此可知,社会组织在变更资金用途前需履行以下程序:(一)召集理事会进行审议;(二)向民政部门备案;(三)根据备案情况向社会公开。在履行完毕前述程序后,社会组织可以变更资金用途。

查看更多 >>
2023年12月15日 08:54

有学会提问,社会团体内部经选任产生的管理人员是否与社会团体构成劳动关系?

律师 于 2023年12月15日 10:54 回复:

经选任产生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的管理人员,在符合从属性的条件下,与社会团体法人构成劳动关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人民法院(2021)浙1002民初1090号案件的审理结果可知,经选任产生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的管理人员,能否与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形成劳动关系,判定的关键点在于双方之间是否具有劳动关系的“从属性”。从属性是指接受劳动一方是否对劳动提供方有指挥、控制权。从司法实践来看,对于劳动关系“从属性”的认定标准,虽然各地区、各案由存在宽严不一、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但现有司法判例对于具有从属性的认定至少要求劳动者需按照法人的基本管理制度开展工作,比如在前述案例中,原告李某作为被告社会组织的秘书长,其向法院提供了该社会组织的章程,章程中对于秘书长的工作内容、工作职权进行了清楚明确地规定。法院据此认为,原告李某在被告社会组织的办公场所进行工作,被告社会组织对原告李某为其提供的劳动,不管是在工作时间,还是工作地点等都进行了管理,且被告社会组织按月向原告李某支付报酬,故法院认定原告李某与被告社会组织之间满足了劳动关系人身从属性及经济从属性的双重要求,故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由此可见,社会组织按照什么程序招聘管理人员,客观上并不会影响“从属性”的认定,当然也与原被告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并无关系。

相关规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一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查看更多 >>
2023年12月7日 17:48

有学会提问,在同一个地方可以成立相同或者相似的社会团体吗?

律师 于 2023年12月7日 19:49 回复:

一般情况下,同一个地方申请登记成立与已有社会团体业务相同或相似的社会团体,登记机关将不会再予以登记,但经登记机关审核后认为有必要的,仍然可以登记。

相关规定:《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管理机关不予登记:1.有根据证明申请登记的社会团体的宗旨、业务范围不符合本条例第四条的规定的;2.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已有业务范围相同或者相似的社会团体,没有必要成立的;3.发起人、拟任负责人正在或者曾经受到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4.在申请筹备时弄虚作假的;5.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的。

相关判决——(2016)鲁11行终102号判决:在该判决中明确认定,当登记机关已对社会团体登记成立进行了必要性审查并提供了相关材料依据的,即便同一行政区域已有业务相同或相似的社会团体,登记机关作出的社会团体设立和变更的决定仍然 符合《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

查看更多 >>
2023年11月24日 17:46

有学会提问,社会团体存在哪些行为时,登记管理机关将对社会组织进行处罚?

律师 于 2023年11月24日 18:46 回复:

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社会团体存在下列行为时,登记管理机关将对社会组织进行处罚:

(一)社会团体在申请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登记的,或自取得《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之日起1年未开展活动的,或社会团体的活动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后,有关国家机关认为应当撤销登记的,由登记管理机关撤销登记;

(二)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涂改、出租、出借《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社会团体印章的;

2.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

3.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

4.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

5.违反规定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或者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6.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的;

7.侵占、私分、挪用社会团体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的;

8.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

如上述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三)社会团体筹备期间开展筹备以外的活动,或者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以及被撤销登记的社会团体继续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取缔,没收非法财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查看更多 >>
  • 首
  • 上一条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下一条
  • 尾
  • 17 / 31页 共 153 条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 四川科学技术厅 四川科技网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11号 邮编:610041 中心电话:028-85222367

Copyright © 2025 四川省科协学会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V2.7    川公网安备51010702043652号     蜀ICP备202003408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