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学子暑期“编辑部的故事”

2025-08-07 14:11

“我们希望这两个策划打破传统的儿童科学图鉴,赋予孩子更多的想象力与好奇心。”在《课堂内外》(小学版)编辑部办公室内,现就读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学系的王家淇和许鸿斌,正在各自撰写图书策划方案和增刊选题策划。

来自香港的王家淇和许鸿斌是中国科协和教育部主办的2025年港澳台大学生暑期实习活动的参与者,通过编辑部的实习工作让他们走出了“象牙塔”,将课本理论与实际工作真正结合起来,获益良多。

7月29日,记者走进《课堂内外》编辑部时,王家淇正在编辑部老师颜菁菁的指导下,修改她的图书策划方案——《指尖上的科学:中国传统工艺里的智慧》。

“我希望通过剪纸窗花、皮影戏、古法扎染、10项传统工艺的互动体验,让儿童在剪、扎、拼、测中理解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科学知识,兼顾动手乐趣、文化认同和科学启蒙三个方面。”王家淇是一位爱笑的女孩子,她特别喜欢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非遗文化,来到编辑部实习后,正好一展所长,于是就萌生了将科普知识和非遗文化融合的想法,这个图书策划点子也得到了指导老师颜菁菁的高度认可。

在她的精心打磨之下,这个图书策划方案圆满呈现。“敢于打破学科壁垒,将文化传承与科学启蒙作为教育的课外延伸,让人眼前一亮。”颜菁菁高度评价她的方案。

与王家淇相比,许鸿斌要内敛很多。不过,他《星孩创想营》增刊选题策划却是脑洞大开、创意十足。他在增刊里设计了《小酷龙闯宇宙》栏目,以多格漫画的形式聚焦不同的科幻主题,如太空探索、外星生命、人工智能、时间旅行等,最终形成系列漫画。此外,在漫画中有意地进行留白,让小读者们参与故事续写,激发他们的科学想象和灵感创意。

“两位实习生展现出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实习期间都很优秀,创造力十足。”作为指导老师,颜菁菁对两人的表现不吝溢美之词。她表示,在这里,两人将学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锻炼了文字编辑能力和审稿能力,更培养了文字敏感度,也让未来职业规划更清晰。

“让两位香港学子去编辑部实习,希望培养他们的科学想象力、灵感创意力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用不一样的视角去了解课堂内外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和思考。”四川省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今年四川地区2025年港澳台大学生暑期实习活动主要组织大学生在川开展暑期实习工作、研学和参访交流。该活动由四川省科协、四川省教育厅组织实施,参与高校有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单位。

记者 邓柯 图片:四川省科协

阅读下一篇

吕穗婷:我要融入到祖国这片创新热土中的去!

7月的成都热浪滚滚,窗外蝉鸣声声。在位于天府新谷垒知(成都)科技研究院(以下简称“垒知科研院”)里,“哒哒哒”的键盘敲击声中,吕穗婷正心无旁骛地盯着屏幕,一组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实时识别数据正在跳动。“来之前我什么都不会,现在能够协助指导老师参与算法优化,真的收获蛮大的。”聊起此次实习的收获,这位来自香港的四川大学学生吕穗婷颇为感慨。作为中国科协和教育部主办的2025年港澳台大学生暑期实习活动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