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在蓉发布优秀论文奖,184篇论文获奖

2020-12-11 14:57 来源:四川科技报 罗潇郁
一等奖论文(四川省)获奖作者代表领奖
一等奖论文(重庆市)获奖作者代表领奖

 

张蔺、王德辉、蒋太翔、李启权、樊聪……12月10日,在成都举办的首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科技学术大会上,当这些获奖代表上台领奖、接过荣誉证书时,全场响起的热烈掌声表达了对他们学术成就的充分肯定。

此次大会是川渝两地科协联合举办的综合性、跨学科、开放性科技学术盛会。作为大会的重头戏,184篇优秀论文在会上正式发布。这每一份荣誉的背后,都是一个个科研团队的坚守与力量。

潜心钻研   坚持担当

“我们团队主要研究高强度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土壤质量演变。”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首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获得者李启权介绍,团队主要围绕川渝地区土壤理化性质演变等开展基础研究。“如同人体健康需要各种营养,土壤也需要各种养分平衡才能支撑作物健康成长。过去大量施用氮肥、磷肥易导致土壤养分失衡,通过将现在的土壤信息与1980年代的土壤信息进行对照,就可以对比过去和现在土壤的养分平衡状况和健康状态,针对性地提出管理措施,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有利支撑。”

基础研究作为科学技术的理论性研究,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考察、调研,研究成果往往也不能直接转化落地。10年前博士毕业后,李启权就一直在收集和整理全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目前已经把基础资料收集整理起来,数据库包含全省183个县的,也涉及重庆西部位于四川盆地内的土壤数据。”在这庞大的数据整理基础上,李启权结合最新调研结果,开展了土壤有机碳演变研究,揭示了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影响下土壤剖面有机碳演变特征及机理,获得了专家评审委员会的一致肯定。

“基础研究投入高,往往不是一下子就能出结果的,但它很重要。此次获奖不仅仅是对我个人和团队的奖励,更是对农业资源与环境这一学科基础研究的鼓励。”采访中,李启权如是说。

潜心钻研,不论出身。在此次表扬中,无论是当下热门的科研方向还是繁琐的基础研究,无论是理、工、农、医还是交叉学科,科技创新不问出身,获得肯定更无需分类别。静心、潜心、安心科研的那份坚持和担当值得这一份敬意。

引领创新   无问东西

同样是以低碳为研究指南,此次大会上,西南大学施开放副教授团队参评的论文《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CO2 emissions and their impact factors in China: A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the provincial and prefectural levels》也斩获了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夜光遥感是近年来越来越被重视的一种新型遥感技术,可获取夜间无云条件下地表发射的可见光-近红外电磁波信息。“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卫星拍摄夜间地球发出的灯光。灯光又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通过遥感监测灯光,再采取一系列的算法和经济学模型来模拟人类活动下的碳排放,就能为我们的碳减排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基础。”施开放介绍道,因为结合了遥感、地理信息科学、经济学等多学科来开展研究,此次论文获得了交叉学科类一等奖。目前,团队的研究成果已经上传到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为全国相关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碳排放数据以及相关数据模型。

引领创新,无问东西。科研没有明显的学科、区域划分界限,只有无限吸纳、交叉碰撞才会产生更多火花。作为重庆市的一名科技工作者,此次来到四川领取这份奖励,让施开放看到了双方合作共进的诚心与未来。“很感谢四川省科协和重庆市科协为我们提供这个学科交流和交融的平台,这也是对我们普通科技工作者的认可和鼓励。希望大会持续发展,双方科研学者深入交流,成为川渝地区有示范作用和代表性的学术大会。”施开放表示,将继续深入开展研究,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力量。

展望未来   可盼可期

思想的碰撞绝不止于这一天。

“目前,我们团队已经进行了抗体检测的试剂盒研发,四川的院士也在进行疫苗的研发工作,很期待能结合双方优势来进行项目上的合作。我们也希望在川渝科技学术大会这一平台的带领之下,能邀请到四川的院士、专家来重庆给我们一些高屋建瓴的建议。”“川渝科技学术大会首次将川渝地区各界专家学者聚集到一起,为川渝地区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和产业孵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和环境,这也是四川省科协和重庆市科协对国家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及时响应。希望能通过本次大会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其他领域的科技学术最前沿,寻找交叉学科融合创新的机会,做出更优秀的科研成果。”“会议聚集了川渝两地近两年优秀的科研成果,分不同领域让大家进行交流和学习,有利于两地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相互学习与合作,有望孕育出更好的科研成果,希望未来每年都可以领略到各领域优秀科研成果的风采。”重庆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娟,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张蔺,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陈海艳……站在川渝协作的新起点上,论文获奖作者们摩拳擦掌,力争发挥各自优势共谋合作,探索新时代的科研创新路径。

合二为一的交流,必将带来从“0到1”的跨越与突破。

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科研工作者们走出会场的昂扬,迸发出的是自信的力量。

阅读下一篇

首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科技学术大会在蓉成功举办

开幕式现场 12月10日,首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科技学术大会在成都举行。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黄强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省委副书记邓小刚出席开幕式。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科协主席、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主持大会。怀进鹏代表中国科协对大会召开和获奖者表示祝贺。怀进鹏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唱好“双城记”,为新时代成渝一盘棋、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两地科教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