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科技学术大会工科专题报告会成功举办

2021-05-14 10:12 四川科技报记者 陈兰

5月12日,因新冠肺炎疫情延期的首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科技学术大会专题报告会在川重启。当日,大会工科专题报告会在西南交通大学举行。四川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经戈出席会议并代表主办方致辞。

报告会上,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副总地质师李宇平、电子科技大学博士谭俊杰、西南交通大学教授赵锐、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李沛轩、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博士王俊5位大会优秀论文获得者作主题报告,为参会人员分享学术经验,以此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潜心学术研究。

PM2.5究竟从哪里来?空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如何对PM2.5实现有效监测,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依据?报告会上,作为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一名教师,赵锐运用诙谐、生动的语言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基于PCA驱动GWR的PM2.5空间分布预测研究”。他从研究背景、方法与数据、结果与分析等方面,为大家作了详细介绍。与会人员认真聆听,并详细记录着赵锐分享的研究方法。“非常开心这次报告会能在我们学校举办,这对于我们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场学术盛宴!专家们新的研究视角、新的研究成果,能够为老师和学生带来很大启发,有助于我们对自身研究的思考。”报告会结束后,赵锐直言,此次不仅仅是来分享报告的,更是来学习和交流的。

“整场报告会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俊博士分享的关于土压平衡盾构隧道掌子面失稳的研究。”报告会现场,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王志鹏激动地分享着自己的感受,他表示,来自企业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更能让在校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思维。报告会上,王俊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散粒体地层土盾构隧道三维离散元模型,以及其在解决北京地铁、成都地铁、沈阳地铁部分盾构区间掘进中出现开挖面失稳坍塌情况的运用和成效,让不少学生受益匪浅。

此外,报告会上,李宇平带来的“陆上超深层油气勘探理论进展与关键技术”、谭俊杰带来的“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认知异构网调制编码方案选择”、李沛轩带来的“基于快速自适应算法的微波光子链路线性化研究”专题报告,同样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关注与热议。

“去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同学们面对面跟专家交流的机会不多,这次的报告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沟通交流机会。同时,专家的研究对于指导学校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有很现实的意义,他们的研究聚焦核心卡脖子技术,这样的分享交流机会也可以帮助高校老师不断矫正研究方向。”报告会结束后,西南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兴博表示,这样的学术交流活动对于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此次工科专题报告会由四川省科协、重庆市科协主办,西南交通大学承办,大会以“潜心钻研、引领创新”为主题,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要求,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推动搭建川渝两地综合性、跨学科、开放性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带动川渝学术水平提升,促进学术繁荣和科技创新。

阅读下一篇

省计算机学会举行“智能计算与自主创新”学术年会

大会现场3月27日,省计算机学会“智能计算与自主创新”学术大会在成都理工大学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中梁,成都理工大学校长刘清友,四川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经戈,四川省经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皮亦鸣等出席会议,四川省计算机学会及业界专家学者350余人参加会议。朱中梁院士作学术报告专题报告环节,朱中梁院士作了题为“加速发展智能计算”的学术报告,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